纪念孔子的语录
纪念孔子的语录
1、孔子吃饭是要摆谱的,主食越精越好,肉丝越细越好,不好的就不吃。妻子做的饭菜,孔子是坚决奉行烹调得不好,不吃;没有合口的调味酱料,不吃;从市集上买来的酒和熟肉,不吃,肉切割得不合规矩,不吃;坐席摆得不端正,不吃等等。面对这样自己“远疱厨”却又穷挑剔的渣男,哪个女人不一肚子火?孔蠕们这素质,还修身呢,直接死了才不祸害人!
2、就是,自己做不到,便不能要求别人去做到。
3、二: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4、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
5、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告诉学生,一个人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
6、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孔子说:“有道德的人一定有名言,但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道德。仁人一定勇敢,但勇敢的人不一定仁。”)(《论语●宪问》)
7、六:鸟兽不可同群也,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8、——《论语·卫灵公》
9、知道这是不是很好,那么它不是音乐-孔子
10、这是孔子在考察宇宙,体触万物时生发出的精粹思想,有更为普遍的意义,那就是要我们珍惜时光。
11、四: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12、我喜欢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是一个大教育家,大学问家,大思想家尚且这样的谦虚好学,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拜师学习呢?但是他还是这样的谦虚。他的成就。正是因为他的海纳百川,所以才能成其大,也才能够成就他这样的大才。孔子的谦逊和好学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尤其是如今很多学生不懂他也不愿意去问老师,更不愿意去问同学,不懂就不懂,不懂也装懂,这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回想起孔子的这句话,重提勤学好问,很有必要性,韩愈就写过一篇《师说》,号召大家要向老师学习。否则为惑不解。古人尚且重视拜师求学,难道今人还不如古人吗?今人虽然有很多发达的科技手段,比如说手机,比如说电脑在百度上上网一查,那惑就解答出来了,也不用去问其他的人了,这个是很便捷,很方便的一种手段,科技发展到今天,但是我还是觉得古人的那种拜师求学的方式有很多可取之处,虽然没有今天这样便捷的高科技手段,古人的那种谦逊的态度及对待学问对待老师的方式方法很值得现代的我们学习模仿。
13、死生由命,富贵在天。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五十而知天命。——孔子
14、我最喜欢的是下面两句:
15、——《论语·季民第十六》
1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出自《论语·里仁》
17、译文:几个人在一起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选取他们好的地方加以学习采纳,他们身上不好的地方,自己身上如果有,就加以改正。
18、三:未知生,焉知死
19、孔子说:“看见有德行或才干的人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20、孔子自己打脸的名言多了,我喜欢的之一是“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唯酒无量”。这既体现了蠕家的休身,又验证了蠕学的弃家。能把蠕家信徒的脸打成猪头肉。
21、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志趣不同的人就无法共事。《论语》中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
22、多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
23、三人行,必有是我的老师了。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更正-孔子
24、“朝闻道,夕死可矣”一句话反映了孔子一生对政治理想、道德理想的执著追求。孔子把“仁”看作最高的道德修养,且高置于生死之上。
25、学而不思则罔,不学习思想是危险的-孔子
26、——《论语·述而》
27、——《论语·子罕》
2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
29、十: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0、我喜欢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纪念孔子的语录
31、——《论语·里仁》
32、意思是说一国的军队可以丧失主帅。但是一个男子汉,却不能强迫他放弃主张。
3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4、克己复礼,勿施于人——讲求的都是,要求自己,从自己出发。所以才有“仁者爱人”的归结。
35、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孔子
3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38、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39、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0、《论语·宪问》中的:“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41、早上明白了仁义之道,晚上为它去死也可以。
42、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4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篇第二章》。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承接上文,克己复礼,天下归仁。——更加详细的阐述“仁”中的恕道。字面上是说自己所不欲的,莫要施于人。其后句“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中的“怨”字,宜与“求仁得仁又何怨”句共同参详理解。
44、人如果没有长远的谋划,就会有即将到来的忧患。逻辑上是,人之所以有今日之忧,是因为以前没有考虑得长远。
45、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带-韩愈
46、因为一个人单这三句悟透弄懂,就非常了不起了,若能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你就懂得做人的谦卑与低调你就会时刻提醒自己"天外有人"不可妄自菲薄,"孔子在此基础上继续教我们领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当我们从谦卑中深悟真正懂得了什么为知之,什么为不知,什么是知,我们就学会了做人的诚实,有了这两个基础,谦卑与城实,我可进一步了解孔子的全面思想,当我们理解了孔子提出的三纲,五常,其正真的内涵,你就懂得了运筹帷幄齐家治国基本治理方案,尤其是五常适合与做人做事得天下........
47、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48、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
49、我蛮欣赏这句话的。
5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喜欢这一句。因为,自己不喜欢的东西,就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51、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52、人们常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往往看自己的优点,找他人的缺点,爱拿自己的长处与他人的短处相比。在与人相处中,要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习之,看到别人的缺点,要加以改进。
53、意为:勤勉好学,不以向下请教为耻。
54、(3)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5、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56、《论语·为政》中的:“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58、: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59、礼之用,和为贵。
60、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风气。
纪念孔子的语录
61、《论语·为政》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63、七: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64、《论语·公冶长》中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65、《论语·雍也》中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6、:道,不同,不相为谋。
67、我觉得带孩子拜孔子,主要是要用孔子的经典语录,给孩子讲述做人、做事及学习的道理和方法。比如:
68、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出自《论语·述而》
69、五: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贞妇爱色,纳之以礼。
70、)孔子说的三纲五常中的五常:仁、义、礼、智、信。
71、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72、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73、以上主要表明了了孔子对自己的一种约束和修养的要求。三个人在那一起走,肯定有我的老师,肯定有能做我老师的人。这个老师也不是真正意义的老师,而是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看到有才能有德行的人,我们就应该向他学习,看到没有才能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就应该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似的过错。贤,贤人也,一般是指具有贤德的品质的人,有才能的人,高尚品德的人。也是古代常说的圣贤之人。但这句话我认为是指的那些所有做人做事身上有可取之处的人,我们要学习的也就是他们的长处;那些不贤的人,也并非都是所谓的“坏人”,而是指在做人做事上还有欠缺的人,看到这种人,我们要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欠缺之处。但是,所有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在发展着,进步着的。一个“好人”可能会变成为一个“坏人”,一个“坏人”也有可能变成“好人”。不管什么样的人,我们都能学习他们的优点,而缺点能反省对照自己,以改变自己的不足。所以孔子主要是在强调一种自我的约束。人人都可以通过别人来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使自己向贤人方向靠。看嘛,这种品质和精神我们现在社会是多么的需要!
74、第八句,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放于利而行,多怨。
75、八:朝闻道,夕死可矣。
76、(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77、: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78、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9、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
80、倘若你想要别人去做的事,亦应该想一想别人,他们愿不愿意。也就是多替对方着想,这样的友情才会更长久更牢固。
81、大道之行,天下为公。
82、仁者安人,知者利仁。
8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84、你要求别人做什么时,首先自己本身也愿意这样做,或你本身也做到如别人这样了,那么你的要求才会心安理得;通俗理解
85、《论语·为政》中的:“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86、意为:对于修养道德这件事,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追求它为乐的人。
87、谢邀,我最喜欢孔子说过的一下几句具有代表性得名言:
88、第七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
8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90、(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纪念孔子的语录
91、德不孤,必有邻。
92、:朝闻道,夕死可矣。
93、(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94、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者,发乎礼,义者,发乎情,止乎心,正乎身。在儒家看来,行仁施义的先决条件为内心的`向善,所谓勤心诚意者也。心中信守诚信,方能宁静安心,进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行义者亦应以诚信为本。义之所存,诚信存之也,读《大学》《中庸》,一字以蔽之,诚也,诚包罗万象,诚信是它的具体体现。
95、: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96、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眼前的忧患。
97、三军中最重要的统帅是可以换人的,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却不可以改变。
98、——《论语·为政》
99、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0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1、意为:温习旧的知识,而能在其中获得心得体会,这样的人可以做老师了。
102、不担心贫穷,而担心财富不均;不担心人口少,而担心不安定。由于财富均了,也就没有所谓贫穷;大家和睦,就不会感到人少;安定了,也就没有倾覆的危险了。
103、第五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4、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105、于是,孔子和亓官氏只要一开口说话,总免不了一场大吵大闹,以至于最后孔子的生活状态变成是“食不语,寝不言”。换句话说,孔子看到亓官氏,就不愿说话,不想说话,不肯说话;当然,亓官氏也不愿意再搭理孔子。而婚姻一旦到走到这个地步,那就只剩下一条出路:散伙!于是“齐家”变成了“弃家。”
106、第一句欲速则不达,第二句礼之用,和为贵,第三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贵,第四句,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10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告诉人们,你不喜欢的东西,或许别人也不喜欢。它告诉人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在你要做一件事的时候,想想是否会影响到别人。
108、朝闻道夕可死矣——孔子
109、孔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我。敬鬼神而远之。这句话最能体现中国人对待生死这个终极问题的智慧,可以说,他超越了一切宗教对超度生死的努力,孔子的答案是:活在当下、过好现在。中国不需要脱离人类自身血缘关系的超拔之神,自己的血缘祖先中设立神位,足以建构完整的世界观和宇宙观。人文关怀,中国非神学性的。有情有义、有血有肉,合情又合理。
110、孔子的名言很多,最著名的莫过于《论语》了,其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等等,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至理名言。孔子教育人们崇尚周礼,而他的这些名言就是教育人们崇尚伦理道德,尊师长,明礼仪,重品行,守规矩,构建和谐仁爱社会,这些思想和学说,都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发展所必须的,对于人类社会的每个人都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正因为如此,所以孔子被历代社会奉为圣人。他的思想,将被人类社会永远发扬光大。
1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我认为自己不喜欢的就不应该强加给别人。
112、意为: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有智慧。
113、未知生,焉知死?——孔子
114、意为: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缺乏信心。
115、第六句,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116、——《论语·颜渊》
117、意为:君子认为口里说的超过实际做的是可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