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摔角的起源和历史
中国摔角的起源和历史
摔角的产生
摔角在我国源远流畅,历史悠久。根据文字记载和传说,在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会就有了摔角活动。当时,人们为了求得生存,在与自然界进行斗争中,在部落之间的冲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进行自卫,从而产生了古代的摔角。
据南朝人任昉著的《述异记》中记载:『秦汉间说,蚩尤氏耳鬓如剑戢,头有角,与轩辕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乐名蚩尤戏,其两两三三,头带牛角以相抵,汉造角抵洗,盖其遗制也。』蚩尤戏是一种角力竞技的游戏。“蚩尤戏”模仿蚩尤头上有角的形象,即模仿者头上装有带牛角的头套,主要动作是以角抵人,所以又称为“角抵戏”。这种蚩尤戏就是我国古代摔角的雏形。由此说,我国古代摔角始于皇帝时代。
摔角渊源
公元前商代,拳搏中的一些形式已很流行。殷墟卜辞甲骨文中献出现了诸多象形字,如“斗”字,甲骨文中的“門”字像两手相搏,《史记》中描写殷纣王“材力过人,手格猛兽”,能徒手与猛兽搏斗,是需要力气和拳搏技巧的。周朝初年,摔跤作为练兵的一项军事科 目出现。据《礼记·月令》中记载:“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将帅讲武,习射御角力。”由于当时兵器差,射箭、驾车、角力都是军队操练的主要科目,每年冬天,周天子都要命其将帅们练习射箭和角力,并亲自检查训练效果。
春秋战国是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大变革时期,列强对峙,互相攻伐,战争频繁,作为军事训练的摔较活动也 得到广泛的开展。《公羊传》中记载,宋闵公手下有一员大将叫长万,是当时闻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闵公揭露长万曾被鲁师所俘,故“万怒,搏闵公,绝其脰。”结果,宋闵公被长万摔死。1955年在陕西长安客省庄出土的一件战国时期的透雕角力铜牌,使人们看到了当时民间摔跤的生动情景。铜牌图像为二人赤裸上身,各自一手扣住对方的腰,一手扳对方的腿,纠缠在一起,相持不下,难解难分。在他们的身后,各有一匹马,似乎在静静地等待着这场比赛的结果。这当为北方民间流行的角力情景,反映出摔角已是民间较为普及的经常性体育项目。
秦汉时期,摔跤不仅作为重要的一种军事训练手段,也是节日和宫廷内表演项目。秦统一六国后,进行了“车同轨、书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时也统一了摔跤的名称为“角抵”,由于禁止民间私藏兵器,作为徒手相搏斗的角抵因此兴盛起来。《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秦二世在甘泉宫“方作角抵徘优之观”,说明这时的角抵是包括各种技艺的综合性竞技表演,但其格斗特征尚未丧失。1975年在湖北江陵县凤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上的漆画《摔跤图》。这是迄今发现的年代最早(公元 前208年)的有关古代摔跤的史料。图案上三名男子,他们在进行摔跤比赛,气氛紧张热烈。左边立者为裁判。上边悬 挂的帷幕,表示在舞台上进行的比赛。一按画面的排场看,似在宫廷内举行的。由此可见,秦统一六国后,把掉跤列为宫廷的一种娱乐项目,并在民间也有一定的开展。 从秦末到汉景帝的半个世纪中,摔跤活动曾处于低潮。
公元前140年,汉武帝时,摔跤活动又盛行起来。据《汉书·武帝记》中记载,规模最大的有两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戏,三百里皆来观”;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师民观角抵戏于上林平乐馆。”河南省密县打虎亭2号东汉墓中的一幅壁画,描写了当时摔跤表演的一个场面,陕西省长安客省庄汉墓出土的铜牌上也刻有摔跤图,画面上是两位农民打扮的男子在树荫下对摔。此图足 以说明,汉代摔较活动已较普遍地开展,田间地头也成了摔跤的场所。由于汉代重视摔跤活动,摔跤的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三百里皆来观”。同时,摔胶比赛胜负有裁判员来判决。山东省临沂地区金雀山汉墓中出土的绢画上有一对健壮的摔跤手,挽袖对视,准备决一雌雄,并有一名裁判员在旁拱手而言,以判胜负。特别是角抵,在这时已演变出略具戏剧性的竞技表演。当时有一出叫《东海黄公》的戏,表现的是人与虎斗的情形,这只虎由人戴假虎头装扮而成,它吃了黄公的父亲,于是就在黄公和老虎之间展开了一场殊死的搏斗,最后老虎被杀掉。这种用角抵表演故事的戏剧,开了后世武打戏的先河。东汉张衡在其《西京赋》中曾这样描写角抵的表演,“临迥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角抵的表演达到了何等的引人人胜。三国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动,除把摔跤作为训练士兵的手段外,还列入百戏之内。在河南省南阳市出土的大块汉砖上刻有角抵戏。
魏晋到隋唐,角抵一直没有消歇,史不绝载,并出现了相攒、相扑、争交等名称。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说,当时的南方荆楚地区,人们在五月的黄金季节,结伴相扑,习以为常,成为一时风尚。在宫廷卫队中,还出现了“角抵队”,专门练习和表演角抵。晋代伊始,角抵又出现了另一名称—-“相扑”。《太平御览》引《晋书》记载说:“襄城太守责功曹刘子笃日:‘卿郡人不如颖川人相扑。’笃曰:‘相扑下技,不足以别两国优劣。’到了唐代,相扑、角抵二名称并行,其特点还是赛力性的竞技,且多在军中进行。唐朝历经贞观、开元之治,国富民强,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为戒,选贤任能、虚心纳谏,社会经济很快得到发展,而讲武、习武的风气不懈,故摔跤活动在唐代的历史上蜚噪一时,就连帝王也要上场助威,鼓励士气。据史料记载,唐朝时,每逢元宵节和七月十五的中无节均举行摔跤比赛,许多帝王不仅爱看,而且有的还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还建立了官办的相扑棚,收罗和训练摔跤能手,入选者称为相扑人,每当朝会、宴聚、祭祀之时,相扑人专门进行摔跤表演。如蒙万赢就是一位专业相扑名家。他15岁便被选入相扑棚,历经傅宗、昭宗二朝,不知赢了多少场比赛,累累供奉,受赐丰厚,因而享有“万赢”的美称。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时相扑活动的盛行。在敦煌藏经洞,曾发现一幅唐代幡画白描相扑图,图中描绘双方扭抱,屈膝下蹲,降低重心,肌腱凸张,拼死相搏,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相扑活动的形象资料。
宋金元时期的相扑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正式决胜负的比赛,有“打擂台”的性质。据《梦梁录》所载:“若论护国寺南高峰露台争交,顺择诸道州郡臂力高强,天下无对者,方可夺其赏。”宋代正式决胜负的相扑比赛情景,我们从小说《水浒传》七十四回“燕青智扑擎天柱”中可见其概貌。另一类相扑,则是平日在瓦舍等场所里进行的表演性相扑,其竞争性不像前者那样激烈。每逢相扑比赛表演,观者如堵,巷无居人。在当时的百戏演出中,相扑表演无疑是最能引起观众兴趣的内容。相扑者的服装,多沿袭前代的旧制,比赛双方上身赤裸,下身光腿赤足(也有足下穿靴鞋者),仅在腰胯间束一短裤。
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孝文帝拓跋宏为天兰禅僧跋陀在高山五乳蜂之麓创建了少林寺。据《太平广记》转载唐人编的《纪闻》和《朝野金载》两部书所著,跋陀剃度的小和尚,多数是爱好体育活动的。其中一位叫稠禅师的和尚,“初落发为沙弥时,辈甚众,每休暇常角力,腾踔(音chuo)为戏,而禅师以劣弱见凌,给侮殴击者相继。”后来稠禅师练得“筋骨强劲,拳捷挠武”,和尚们不但不敢再欺侮他,反而向他习武。稠禅师的拳法惊人,可能就是他苦练的结果。这说明,包括少林拳法在内的中国拳术,在这时已开始昭名于世。尤其是隋末少林武僧助唐王李世民击败王世充后,名声大振,天下的英武豪杰、武林高手,从五湖四海慕名而来,以武会友,交流武艺,使少林武艺汇集了四面八方的武技精萃,而其中的拳术亦由此更为发扬光大。
宋元承袭唐五代遗风,拳搏活动愈来愈盛。在宋代的城市瓦肆中,小儿相扑和成人角抵节目非常盛行。南宋的临安城 (今浙江杭州)还出现了“角抵社”、“相扑社”等职业性角抵组织。同时,还出现了专为宫廷进行表演的职业相扑手—— “内等子”。这些职业相扑手,按照各自技艺水平的高低,领取不同薪饷。关于这时相扑的具体形式,著名小说《水游传》已经给我们做了许多生动的描述。山西晋城南社宋墓发现的《相扑图》更加形象地描绘出了当时相扑的情景。 这一时期,还出现了被称为“女颭”的女子相扑。这些女相扑手多在城市的娱乐场所瓦肆中表演。在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六 《诸色伎艺人》条中,列出的南宋临安城有名的女摔践手就有赛貌多、侥六娘、锦勒帛、女急快等等,可以说,中国妇女自古以来就有着英武豪迈的一面。由于相扑活动在宋代的迅速普及,引起了一些文人的兴趣,于是一部回顾宋代以前相扑发展演变历史的著作在这时出现了,这就是署名调露子的《角力记》。可以说,它是中国最早的体育史著作之一。
相扑本是蒙古族的传统,故元朝的蒙古族统治者颇重相扑。在每年3月28目的东岳庙会上,相扑比赛是必有项目。元代以前,角力、相扑主要的发展趋势是朝着表演化的方向发展,元代伊始,蒙古族将其与射箭、骑马视为 “男子三项竞技”,是每一个男子汉必须掌握的技能。这样一来,相扑的练武、健身作用日益重要,因而也更为人们所接受,并对后世中原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摔跤活动的开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与相扑普及发展的同时,这一时期的拳术亦更为流行,而且与相扑等徒手相搏活动形式一样,各自沿着自己的方向系统地发展演化着。《都城纪胜》一书载,“别有使拳,自成一家,与相扑曲折相反”,说明拳术已有自己固定的套路了。明代戚继光在其《纪效新书·拳经捷要篇》中说:“古今拳家,宋太祖有三十二式长拳。”这类拳法虽然未必是宋太祖亲创,不过其中的某些招式当受到宋代所出现的“使拳”技术的影响,有着一定的渊源传承关系。至今广泛流传于湖北东部一带,讲究吞吐浮沉,首重桩功的“岳家拳”,据考就是岳飞当年训练军队所创。
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
明朝以来由相扑发展而来的摔跤,在明代除了作为朝廷宴会中的一个表演项目外,民间也有专业艺人的表演。明朝万历年间出版的《万法宝全》一书中,就有古摔跤图样。当时把摔跤列为六御之内,做为军队作战训练的重要手段。据《明史·江彬传》中记述,御史乔白岩和应天府丞冠天叙还很注重选材和采用针对性的训练(别教法势)方法,在战术上注意到了以矮制长,这些,无疑对摔跤在选材、训练以及战术运用上的一大贡献。公元1638年,明朝官员陈元斌,为了复兴明朝的天下,东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结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这样陈元斌就把中国武术和摔跤传到了日本,后经日本改革和发展,成为日本现在的相扑和柔道。清代,由于摔跤原为满族的民间传统武艺项目,因而更为兴盛。摔角在满语中称为“布库”,亦名“撩脚”。当时的摔跤有两种,一种是“官跤”,摔角在满语中称为“布库”,亦名“撩脚”,当时宫廷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善扑营”来管理,善扑营的布库分一二三等,每年按等领取钱粮。每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养心殿御前进行摔跤表演。说起布库,在历史上它还起过很大作用,看过电视剧、历史书的都知道,少年康熙皇帝擒拿鳌拜,就有他所训练的一帮布库们的功劳。清代的摔跤,除了在民间,在军队当中也作为一种练兵的方式,大家看到这幅画面是乾隆时期的一幅《塞宴四事图》,四事之一就是摔跤,尽管画面极力宣染其中的艺术色彩,但也难以掩盖其中的一些竞技气氛;除了“官跤”,在民间还有一种摔跤叫“私跤”,私跤就是老百姓进行的一些游戏活动。当时在北京东四、西四、东单、西单、日坛、月坛、地安门等等,都有当时的“跤窝子”,老百姓叫跤窝子,就是摔跤的场所,每到有关节日、有关集会的时候、休闲的时候,几对大汉就在跤窝子里进行摔跤。这是民间的一种形式,中国现在的摔跤在很大程度上与古代的摔跤有着一定的渊源关系,它是有很深的文化底蕴的。
辛亥革命后,摔跤运动日趋衰落,只是在民间流传,比较有名的如北京的宝善林、魏德海、陳德祿、張文山、沈友三、熊德山、張宝忠、单士俊;天津的张奎元、张连生、张洪玉、张大力、阎士凤、王海兆;沈阳的徐俊青;上海、南京的宋振埔、田玉荣;济南的佟顺祿及张家口的洪立厚等人。
1927年,中央国术馆举行的国考将摔跤列为正式科目,使一大批摔跤武术专家涌现出来。
重量级选手天津的张魁元和内蒙古僧格的比赛开始了。张魁元是天津的码头工人,身材高大,技术姻熟,经常在天津、北京的摔跤场“帮场”,是一位久负盛名的跤坛老将。僧格年轻,身强力壮,勇猛善战,从小练习蒙古摔跤,是驰骋草原上的摔跤骁将,多次那达慕大会摔跤比赛的优胜者。两人第一局摔得谨慎,虽然双方都展开过几次攻势,但均未奏效。第二局一开始,僧格猛扑上去,两手抓牢,先一拉,再向前猛推,同时右腿插入对方裆中向右后方勾对手左腿,使出了蒙古摔跤的绝招——“得合勒”,动作迅速有力,一举成功,把对方摔成仰面朝天。第三局开始,老将张魁元毫不示弱,伺机反攻,最后拿出看家本领——“挑勾子”,用一条腿把僧格高高挑起,因为取胜心切,用力过猛,只见两个体重二百多斤的运动员,“卜通”一声跃下台去,全场为之大惊,但两人都安然无恙,又轻松地走上台继续比赛,当即博得全场雷鸣般的掌声。这一跤判为无效后,张魁元再进攻已力不从心,最后败北。这是1953年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表演及竞赛大会上摔跤比赛中的场面,至今仍令跤界人士津津乐道。
解放后,党和政策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原国家体委把中国式摔跤列为全国竞赛项目,并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单项锦标赛,使摔跤走上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发展的道路。
1953年,第一届全国民族形式体育运动表演及竞赛大会在天津举行,其中的摔跤比赛是历史上空前的摔跤大赛。各地区、各民族的摔跤运动员在天津市欢聚一堂,比试较量,不仅切磋了技艺,交流了经验,提高了技术水平,更增进了民族团结。
1955年,为了适应摔跤运动的发展,在中央体育学院(现北京体育大学)开设摔跤专修课,培养摔跤专业人材,先后毕业的学生多数担任了各、省、市自治区及国家集训队摔跤和柔道的教练员,同时着手摔跤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
1956年,原国家体委颁布了中国式摔跤运动员等级标准,并在北京举行全国摔跤比赛,是我国第一次举行的摔跤单项比赛,有21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队的96名运动员参加。在这次比赛大会上通过了我国第一批10名中国式摔跤运动健将。1957年,《中国式摔跤规则》出版。
中国式摔跤是第一至第七届全运会比赛项目。
第一届全运会有19个单位的128名运动员参加中国式摔跤比赛。运动员身体素质好,基本功扎实,个人的绝招多变。在这一届运动会上,技术向准确多变的方向发展。第一届全运会后,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练习摔跤的人少了,技术水平下降,中国式摔跤一时处于低潮。
文革后,摔跤界通过拨乱反正,逐渐恢复正常活动。私人跤场和厂矿的摔跤队逐渐恢复活动,练习中国式摔跤的人又多起来。1982年和1986年的第二届、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都把摔跤列为主要比赛项目。
第四届全运会上,摔跤比赛分为10个级别。摔倒对方一跤根据动作的幅度和倒地的情况可以得1分、2分或3分。参赛运动员都经过系统训练,技术水平普遍提高,技术战术向着积极快速的方向发展。第六届全运会使用的1986年修订的规则,从得分标准到比赛服装都充分体现中国式摔跤的特点:一个倒下,一个站着,讲究不砸不落,鼓励运动员使用干净利索的技术。七运会以后,中国式摔跤正式告别全国运动会,各省市专业队相继解散,从此摔跤运动进入低谷。
2000年,中国跤被四年举行一届的体育大会设立为正式项目,中国式摔跤才开始触底反弹,举步维艰地走出低谷。
2004年,中国式摔跤开始出现新的契机。6月份,中国式摔跤锦标赛将在济南恢复重新开打。在此基础之上,国家体育总局重竞技运动管理中心决定举办“中国跤王争霸赛”。这一全新的赛事由山东省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山东万紫巷摔跤柔道俱乐部有限公司承办。此外,预计在9月份,另外一项全新赛事“中国式摔跤职业联赛”也会相应推出。
现在的中国式摔跤正在慢慢的恢复,所有的爱跤人都希望能看到从前那种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有拼命叫好的、有使劲儿鼓掌的的时代。而且中国式摔跤正在继续努力完善而希望能够成为奥运项目。
中国式摔角的特点
摔跤要练习扎实的基本功,特別要加强腰腹和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练习。还要注意动作迅速和上下肢的協调配合,『眼似闪电,腰如盘蛇,脚似钻。』『动作要像打闪纫針』。这都說明摔跤必须要以快取胜。因为快可使动作突然,使对方猝不胜防,从而争得主动。
摔跤还强调手脚动作要密切配合。上边用两手把对方捆住,下面再用脚和腿使绊。
每个人的身高、体重和身体素质等条件都不同,因此应选择适合于自己练习和使用的技术动作,以便更快地掌握技术,形成自己的特点。例如身材矮小、动作比较灵活的人,可著重选练小得合、捞、磨、端踢、掐撮、躺刀、入、穿裆靠、蹩、掏、耙、刀勾、豁、揣、捆等技术动作;身高、体重、力气大的人,可重点练勾、別、缠、踢、掰、叉、涮、拧、锓、拄、撮、肘、拍、撴、裝、错、披以及大得合等技术动作。
俗话说:摔跤要有一把主手。有了一把得意的底手,就能便于应付对方的快攻。反过來说,输跤者首先输了手,因为一旦被对方抓著一把适于他的袖带,往往就会陷于被动。当然,有经验的运动员也可以借对方的揪袖和夹脖作为一种诱招。例如在对方使別或勾时,可在后面扒腰、按腿來横削对方唯一的张樁,这样就可以转危为安,反败为胜。身材高大的人与身材矮小的人对摔时,身材高大的人应发挥臂长、身长、腿长的特点,争取先抓住对方而不要让对方先靠近自己。反之,身材矮小的人要争取接近和抱住身材高大的人,尽量限制对方的长处。如对方身体较胖、体力较差时,可设法扯著对方转动,消耗他的体力,然后再借机进攻。
裁判与规则:
中国式摔跤根据使用动作的品质和倒地的情况得分标准有4种,即1分、2分、3分和互不得分。
3分:
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的过程,并使其躯体或头著地,而自己仍保持站立姿势。如被摔倒的运动员倒地后不松手,把对方拉倒,仍可判胜者得3分。
2分:
(一)将对方摔倒使之躯体著地,但无腾空过程,自己保持站立。
(二)将对方摔成两脚同时离地,有一腾空过程,使之躯体或头著地,自己虽然站立,但用手撑在对方身体上。
(三)使用跪腿摔将对方摔倒,并使其躯体著地,自己上体仍保持平衡,即对方倒地后,自己手不扶地,上体未趴在对方身上。
1分:
(一)将对方摔成手、肘、膝著地。
(二)将对方摔倒,自己也随著倒地。
(三)双方同时倒地,躯干在上者。
(四)一方受到警告,判对方得1分。
(五)使用跪腿摔,使其倒地,自己失去平衡。互不得分: 双方倒地后,分不出先后和上下,则判互不得分。
进攻有效和无效
(一)在比赛区内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倒在保护区,判进攻有效。
(二)在比赛区内将对方摔倒在地后,自己踏人或跌入保护区,则进攻有效;对方倒地与进攻者踏人保护区同时发生,仍判进攻有效;在对方倒地之前,进攻者踏入保护区,则判进攻无效。
(三)在使用动作的过程中,进攻者在比赛区,对方在保护区被摔倒,仍判进攻有效。
(四)踩脚、抓裤子使用动作将对方摔到,判进攻无效。
(五)裁判员发出『停』的口令后,再进攻无效。
(六)将对方摔倒和哨声锣声同时发生,则判进攻有效;如在倒地之前,鸣哨或鸣锣,则判进攻无效。
犯规及处罚 当运动员使用规则上不允许的犯规动作时,裁判员应根据犯规的程度,给予处罚。犯规在规则规定中,分侵人犯规和技术犯规两种。
侵人犯规:
(一)使用反关节动作有意伤害对方者。
(二)以手、肘、膝、头撞击对方或抓对方的生殖器者。
(三)用脚尖踢对方或用脚蹬端对方者。
(四)用脚踢、弹对方小腿中部以上者。
(五)按压对方眉口之间的面部、咽喉或抓对方头髮者。
(六)两手抱握对方头、颈者。
(七)将对方摔倒后,故意压砸对方者。
(八)将对方扛起后,对方已失去控制能力时,使其头朝下垂直掉下去,有意伤害对方者。
技术犯规:
(-)场上裁判员发出『开始』的口令前或发出『停』的口令后,进攻对方者。
(二)比赛进行中,教练员或助手干扰比赛或到场地内指导运动员
(三)比赛进行中,自行停止比赛者。
(四)比赛进行中,由於处於不利情况而要求暂停者。
(五)抓对方裤子者。
犯规处罚:运动员在比赛中,无论是技术犯规,还是侵人犯规,都应根据其情节轻重,分别给予劝告、警告、取消该场比赛或全部比赛资格的处罚。
(一)比赛进行中,运动员或教练员指责裁判员,则根据情节轻重给予该运动员劝告、警告、取消该场或全部比赛资格的处罚。
(二)运动员在比赛中,一方犯规,如果对犯规运动员有利时,应立即停止比赛,酌情处理;如果对犯规运动员不利,则不停止比赛,等动作结束后,再中止比赛,如果犯规运动员把对方摔倒则不得分,如果犯规运动员被对方摔倒,应判对方得分。并根据犯规情节,酌情处理。
摔跤介绍
中国摔跤运动是一极為注重技巧之竞技运动,在摔人的过程中,必需配合手法来施展动作,同时亦可做為化解对方攻势,俗话说:「手是两扇门,配合腿赢人。」由此可知手法之重要。若能将手法勤加研究练习,将可在於对方交手时,化险為夷克敌致胜。
手法的种类繁多,兹将重要且常用的三十二种介绍如下:
一、撕:将对捉住我左上把时,我左手捉其右袖口,右手捉其右偏门,双手用力向前猛推,便可挣脱对方右手。
二、崩:将对以右手捉住我右偏门时,我以右手捉住其手腕,左手从对方手臂下抓住其左偏们,身体向右转体同时以肩顶住其右手臂关节,即可挣脱。
三、捅:将对右手捉住我左上把时,我以右手抓对方的偏门,用力捅对方的右肩窝,同时左肩猛向后方用力,即可挣脱!
四、打:将对用右手抓我侧中心带或底襟时,我以左掌打其手腕,即可挣脱。
五、托:将对欲以左手抓住我右上把时,我立即以右手向上托其小臂。化解其来势,使其未能施展进攻。
六、分:将对欲以双手抓我上把或推头时,我以双手由内向外将其两手分开化解来势,便於进身做「上把」动作攻击。
七、罗:将对出右手欲抓我上把或胸把时,我以右手正握抓住其腕关节,左手反握控制其肘关节并向右下方拉,配合身体向右体转。以便于做「钓罗」动作。
八、扣: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上把时,我以左手腕扣住对方之肘关节,同时向下拉并紧贴於胸,便於撤步做「拉」、「手蹩」等动作。
九、掛:对方以右手欲抓我左上把时,我以左手迅速向耳侧掛起,手指朝上,阻止对方抓我上把攻击。
十、盖:对方欲以右手向我抓上把、下把等把位时,我以左手抓住对方右手腕,右手盖住其右肘关节,并向左方拉,同时右肘尖顶住其胸前,控制整隻手臂,即可顺势做「捡腿」、「抹脖」等动作。
十一、引:对方欲以右手向我左方抓把时,我以左手抓住其右肘关节,拇指朝外,其餘四指朝内向右侧拉动。对方右足向前迈一步,以便於自己做「踢」及撤步转身作「蹩」之动作。
十二、架:对方欲以右手向我左方抓把时,我即以左手抓住其左关节,右手由下往腋部上架,迫使对方重心提高,以便於自己作「踢」、「揣」等动作。
十三、捧:对方欲以右手抓我前中心带反把时,我以左手抓住其右手腕,右手由下往上捧住右手关节,拇指朝内,四指朝外,迫使对方右臂伸直,同时将两腿重心上提,以便於顺势做「踢」、「揣」等动作。
十四、掳:对方以右手向我方进把时,我以左手抓住其左腕部,手心向内,右手抓住其右肘关节处,手心向外,同时迅速向自己左侧方拉,此时对方将右足前迈一步,以便於自己做「捡腿」、「抹脖」等动作。
十五、按:对方以左手控制我右上把,右手抓住我左胸把时,我以右手按住其右肘关节,左手按住对方右肘关节,右手向左推,左手向右推,迫使对方鬆开把位。
十六、抖:对方以双手欲向我胸前进把时,我双手由内向外抓住对方之前手臂,并往后方拉,同时配合坐胯,此时对方将会身体前顷,便於我做「上把」等动作。
十七、抹:对方上体前顷,欲以右手抓我左上把时,我以左手抵住其右手腕处,同时用右手按住对方右颈部,并迅速向右下方旋转。以便於自己做「踢」、「得合」等动作。
十八、举: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中心带,欲以左手向我进把时,我用右手抓住其左手腕处往上推送,俟其反应而配合动作反攻击。
十九、圈:对方用左手抓住我右上把时,我迅速抬起右臂,以右肘由外向内压迫其关节,小臂绕过对方腋下继续往上抬,大臂同时夹紧对方小臂,此时对方左臂被我控制,可配合「搵」来摔倒对方。
二十、端:对方以左手抓我前中心带时,我即用右肘夹住其左手腕处,同时右手掌撑住其左关节,迫使对方无法进招攻击。
二十一、摇:对方欲以右手向我右方抓把时,我双手迅速抓住其右腕关节处,右手拳心向左,左手拳心向右。双手向左上方摇,迫使对方左转体,而无法向我进把攻击。
二十二、摆:继「摇」之动作,若对方此时欲向右方挣脱时,我迅速将其左手臂往我右方摆,迫使对方失去平衡,可配合动作攻击对方。
二十三、搂:对方以左手抓我右上把时,我即以右臂抱住对方之腰部,左手屈肘按住对方之左肩,右臂用力搂向前,左臂推向后,迫使对方失去重心而无法施术。
二十四、拑:对方以左手抓住我后中心带时,我以右手由外向内锁住对方左肘关节,同时大臂用力夹紧对方之前臂,迫使对方右肘关节受制,而鬆把放弃攻击。
二十五、推:对方以左手抓我右上把时,我迅速以右手抬起屈肘按住其左关节,同时上体向左方转体,右手用力推向左侧方,对方即鬆把或失去抵抗力。
二十六、压:对方欲以左手向我右方抓把时,我即以右手由上往下抓住其右手腕,左手抓住对方右肘关节,右手用力压推,左手往左方推,迫使对方失去平衡而无法向我失术。
二十七、切: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后中心带时,我即以左手控制其右臂,同时将右臂屈肘向上抬,以手臂外缘抵住对方胸前部位,目地為破坏对方上身之平衡。
二十八、掖:对方以右手抓住我左上把,同时欲以左手控制我右肘关节时,我迅速以右手抓住对方左手腕,同时向对方右腋下推,使左手失去攻击能力,以便於我作「揣」等动作。
二十九、拨:对方右手抓住我左上把,同时欲以左手控制我之右手臂,我以左手抓住对方左袖口,右手迅速由上往下拨其左手腕部,以便我做「上把」、「揣」、「架樑踢」等动作。
三十、磕:对方欲以右手抓我左上把时,我迅速以右手握拳屈肘,由右向左以小臂外侧将对方右小臂弹开,使对方右手无法向我攻击。
三十一、抄:对方以左手抓我后中心带时,我以右臂由外穿过其腋下抓取对方之右偏门,身体猛向左转体手臂称直,控制并刺激对方之左肘关节,即可挣脱其把位。并可配合撤步以「蹩」动作反击之。
三十二、摘:对方欲以右手抓我右偏门时,我以右手抓住其右手腕,同时绕至对方身体后侧,以左手虎口张开,按住其额前向后摘,迫使对方后仰失去重心,而无法向我施术。
摔角的名称:
《汉书》角觝、觳抵、角力。
《释名》相搏。
《角力记》相权。
《晋书》相扑、校力、相费。
《南史》拍张。
清末民初:北京-撩角。
保定-撩跤、贯跤。
天津-摔角。
满族人:布库、扑虎。
西藏人:搏护、扑护。
其它名称:掼跤、料跤、摔毯子、争跤、角抵、手搏、相搏、相扠、相堆、扑户。
摔角的流派:
一、关外摔跤:蒙古摔跤、西藏、云南等地摔跤。
二、.关内摔跤:
(1)保定摔跤:中国摔跤技术最為巧妙,因在汉族人中间开展,所以也称为:汉人摔跤。
比赛时,两人未及站好就敏捷的靠近,手一搭上就立即摔倒因这种技术快速,也被称为:保定快跤。这种摔跤轻视用蛮力,重视技术,是大架式。保定摔跤善用「撕、崩、捅」等方法摔倒对手,长于以小制大。这派近代著名的摔跤手有:平敬一、张凤岩、白俊峰、顾瑞年、满老明、石老俊、周老俊、安老华、吴四等人。其后继承的人有:常东升、常东如、常东坡、常东起四兄弟和阎益善、马文奎等。(2)北平摔跤:北平摔跤是继承清代善扑营的遗风而行成的,因是在满族中间开展的,所以也称为:满人摔跤。比赛时凭力量把对手摔倒,其动作比保定摔跤缓慢,力量胜过技术。这种摔法的架式比保定摔跤的小,所以也称为「小架式」,俗称「黄瓜架」。这派近代名手有:闪电宝,其后继承的人有:沉有三、宝善林、杨春恒等。(3)天津摔跤:这是保定摔跤和北平摔跤的中间型摔法,动作非常粗野刚猛。比赛时,动作比保定摔跤慢比北平摔跤快,从各方面来看,都是两者的中间型。这派近代名手有:李瑞东其后有穆祥魁、刘少增、卜恩富等人。
摔角名家:
李瑞东:河北武清县人,生下来就没有鼻子,所以人称:鼻子李,李自幼爱好武术,从杨露禪学太极拳接著又从王某学了摔跤。李行侠好义,家又富有,所以乐善好施,家中常有不少食客。大多数食客都是武艺拳家,他协助官兵。民国二年(一九 一三),李瑞东任袁世凯大总统禁卫军的武术教练,后来在天津河北公园创立中华武士会。
平敬一:河北保定人,清末保定摔跤的总教师经营平家包子铺,教给同乡子弟练摔跤。弟子中,张凤岩最出色,继承了平敬一的技术,并被招為女婿。
张凤岩:河北保定人,自少年起即从平敬一学摔跤,得其全部传授,后来广泛教保定弟子练摔跤。张凤岩擅长教学,他培养出许多优异的弟子,使保定摔跤极盛一时,其弟子中有许多人在各地的大会比赛上获得了优胜。
张的弟子有常东如、常东昇、常东坡四兄弟;还有阎益善、马文奎、石乃堂、刘静波、尹世杰、张景泉、米有祥、金月波、安松泉、安寿山、马耀先、马朝栋等人。其中常东昇的天才被寄与希望,得到张凤岩的真传,并被张招赘。
佟忠义:字良臣,河北沧县人。他自幼从父学摔跤和大六合门武艺。清光绪二十八年(一九一○)任禁卫军武术教师。进入民国时期以后,他在察哈尔骑马第一团安武军三路五营、四省经略使卫队等歷任武术摔跤教官,后任吴桥保卫团大队长;民国十六年(一九二七),任直隶陆军干部学校的摔跤教官,民国二十二年(一九三三)被中央国术馆聘為第二届全国国术考试的裁判员;同年,自佟四十五岁以后任上海市国术馆的少林门主任。
佟的女儿佟佩云,自幼从父学摔跤,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女子摔跤比赛中获得了优胜。佟忠义的弟子刘飞(江苏省江都人),也是那次大会比赛的轻量乙级优胜者,在香港教摔跤。佟忠义在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著 有《中国摔角法》问世。
卜恩富:通称卜六,河北天津人,曾在天津警察局作事,兼教天津摔跤。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在上海举行的第六届全国运动会摔跤比赛中,他战胜了当时著名的北京代表宝善林,从而名噪一时。
宝森:字善林,通称宝三或宝三爷,河北省北京人。民国初年,他在北京闹市天桥卖艺,曾从“小辫王”学摔跤,天性刚猛,号称:北京第一力士。
沉友三:通称沉三或沉三爷,河北省北京人。他在北京天桥卖艺,卖外伤药和大力丸等沉友三和宝森同是民国初年北京摔跤之雄。两人在天桥闹市设练习场,表演“活跤”(即假装实战的摔跤表演),以招揽顾客,然后卖药。
马一奎:河北保定人,自幼从张凤岩学保定摔跤,后在中央国术馆学武术。民国二十四年(一九三五),他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摔跤比赛中获得重量级优胜。
常东昇:字漫天,河北保定人,他在十岁前从张凤岩学保定摔跤,十五-十六岁时到各地参加大会比赛未曾败过,由於他的技术美妙快速,人称:花蝴蝶。常东昇年仅二十二岁就被任為中央术馆的摔跤教官,以后又歷任湖南省的技术队和各地军队的摔跤教官。民国三十七年(一九四八)在上海举行的全国运动会摔跤比赛中,他获得中量级的优胜。
常东昇是继张凤岩之后的保定摔跤第一人,年青时即被称为“摔角大王”在台湾任摔跤教官,著有《摔角术》一书。
- 更多随便看看
- WWE2014皇家大战30人历届冠军名单
- NJPW当家巨星冈田和睦或加入WWE?
- 芬·巴洛尔vs萨摩亚·乔重《WWE2016年6月9日NXT大赛》
- 丹尼尔·布莱恩缺席本周RAW粉丝很失望
- 大秀哥:老子要第一个参加皇家大战 把你们都干翻了
- 伊芙·托雷斯和成龙出演新电影?
- AV公司提供伊娃·玛丽新的工作
- 兰迪最近接受提问 谈及巴蒂斯塔和罗林斯
- WWE巨星微博庆祝母亲节快乐!
- TNA选手向WWE以及其他联盟寻求工作
- RAW总经理薇琪·格雷罗接受老板的考验
- 老麦回归Smackdown赛事 也难拯救收视率?
- “黑羊”接受奥斯丁采访 离开怀亚特家族让我很伤心?
- WWE送葬者再次受伤确认缺席今晚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