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又称五月节、端阳节。
在古人眼中,五月又称为“毒月”、“恶月”。今人多只记住端午放假,要吃粽子。
但其实端午节的风俗远不止于此,比如汉族人会插艾草、菖蒲于门前,四川小凉山彝族人会进山采药,广西罗城仫佬族要抬纸船到田,请巫师赶走害虫,藏族人会上山采花,用泉流擦洗眼睛、沐浴全身
追根溯源,端午节不是粽子节,也不只是一个庆祝的节日,它是驱毒避邪,禳灾纳吉的季节。
01
端午,是夏天的仪式感
丰子恺曾回忆,儿时的端午节就很有考究。比如,提前一个月,他的大姐就开始给宗族中的孩提缝制“老虎头”。
那天清晨,母亲会买来苍术、白芷熏屋子。还要把蜘蛛放在鸡蛋中,煨熟后取出,只给孩子吃蛋,听说可祛病避邪。
各人床头上,挂着菖蒲与桃枝。店员们在家中四处喷洒雄黄酒,在门上写“王”字,给小孩涂肚脐眼儿。剩余的雄黄酒就留下来,日后若有人被蜈蚣毒蛇咬到了,就捞来涂改,能够清毒消肿。
俗话里说:“端午节,气候热;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是指蝎子、蜈蚣、蛇、壁虎、蟾蜍,也有一说是蜘蛛。
《礼记·月令》记载:“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掩身。”
现在是阴阳变动的关键时刻,气候多变潮湿,蚊虫与五毒躁动,瘟疫瘴疠之气滋长,容易引发疫病,人也常常觉得不舒服。
因而,端午节的要点在于驱毒避疫。它仿佛是一次中华药草的盛会,以美食,以佩饰,以装修,以香薰,以沐浴,护佑家人健康,让咱们迎来盛夏。
端午节,是提醒咱们要更加警觉,以静态保护为主,度过这个当下。
02
端午,是对家人的照料
儿时一看到家中老一辈在洗粽叶、浸糯米,小嘴就开始流口水,眼巴巴地等着吃。
端午清晨,脸还没洗洁净,一闻见那股清香,连绵飘进鼻子间,顾不得烫就想吃。
但阿嬷总是一手把我拦住,非要先帮我用雄黄酒画额,画个“王”字,说是借猛虎避邪。戴上五彩丝线,细细叮嘱我不能够丢掉弄断。再给我一个小香囊,叫我揣在兜里,香气沁人心神。
做完这一切后,才答应上桌吃粽子。那时只觉得风俗细碎又麻烦,老一辈们太考究了。
梁实秋亦说每逢五月节孩子们只想着吃粽子,但是他家的老太太却只记住:“把钟馗捉鬼图,悬在壁上,孩子脸上抹些雄黄酒,辟邪辟邪。”
对孩子来说,无论什么节,有好吃的便是节。
但是,对祖父辈来说,每个节都是为了祈福家人顺遂安全,尤其是端午,有多半风俗都是给孩子做的。
因为气候的潮湿炽热,对成年人来说都要忍耐着过,对小朋友来讲,更需要护佑与照料。
中国人不太拿手表达爱意,但对家人、孩子的关怀,往往就在这些传统节日里的风俗上,浓缩着一点一滴的照料。
03
高枕无忧,是先人遗留的才智
《左传》里说:“高枕无忧,思则有备,未雨绸缪,敢以此规。”
高枕无忧,是先人们遗留下来的才智。
正是这种忧患意识,让先祖们深知,人当善待天然,适应地利而为,因而有了四时节日。
他们把对日子的思考,放进每一个节日中。比如,新年饮屠苏酒,“可祛一年不正之气”;立春吃五辛盘可“开五脏,去伏热”。
先人们是在节日中,靠一代代的传承,告诉咱们要怎么度过当下,过好日子。
因而,为什么不是说端午高兴,而是要说端午健康呢?
《黄帝内经》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淡泊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端午是在提醒咱们,面临当下的虚邪贼风,即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外界的致病因素,要学会退避,留意防护,保持心境上的淡泊平和,安全度过。
尤其是本年,不知戴着口罩,慎重防疫的日子还需要延续多久,但紧记老祖宗们的才智,适应地利,趋吉避凶,方为上策。
提前向你轻道一声:端午健康,愿好人一生安全。
本文地址:http://sj.kankanmi.com/news/wwe/023917.html